漳州作家地域创作特色交流会近日在漳州闽南书院举办。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晓峰、省作协名誉主席杨少衡、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惠贞、漳州市文联副主席陈晓君等,以及市县作家代表参加了交流会。
会上,漳州作家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各自的创作经验,围绕文化视野下的九龙江流域漳州地域文学、发掘漳州作家作品特色、形成区域创作特色乃至创作流派、如何推广和传播漳州文艺作品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从不同的角度发表各自的见解。

闽南师范大学教授 王 强
融入地方文化建设的地域文学
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底蕴、绵长文脉的地方,漳州地域文学的发展和兴起是必然的。当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推动漳州地域文学的发展:
一是建构文学共同体,增强本土作家的集体认同。文学共同体可以为作家群体的抱团发展创造条件。要把漳州作家群体凝聚成地域性的文化社群,激发作家的地域共同体意识,促进地域文学共同体建构从自发转化为自觉状态;
二是探索“地域文学+文旅”的产业发展模式,助推漳州地域文学的跨界传播。要打造地域文学IP,拓展文旅产业链,提升文旅产业的文化含量,让地域文学深度融入城市的日常生活场景,提升地域文学的能见度,实现文学事业与文旅产业的双赢;
三是传承闽南文化,延续城市文脉。漳州作家要在闽南文化传承方面有所作为,要从民间文艺中挖掘叙事资源、汲取创作灵感,有效激活地方的叙事传统,奉献更多接地气、有泥土味的文学作品,为漳州树碑立传。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