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丽慧,女,台籍,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士。在台湾地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工作20余年,任报社记者、杂志、出版社总编,项目总监、营销总监等职务。曾任台湾世新大学、淡江大学兼任讲师。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出版、跨文化传播、影视欣赏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社科项目。文章百余篇散见两岸杂志,其中CSSCI核心期刊及论文30余篇。
胡鸿影,女,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导,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新媒体、广告教育、媒介与青少年。曾获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福建省巾帼建功标兵、福建省优秀辅导员、闽南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教师、优秀教师、教学十佳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获得首届福建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二等奖和教学设计创新奖,荣获校级本科课堂教学一等奖、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课程思政案例大赛一等奖。主持福建省、教育厅、漳州市以及校级各类科研、教改项目共计10项,在《学术交流》《教学与管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先后入选闽南师范大学学术骨干和“龙江计划”优青人才。历年来共指导学生获奖三百余项,先后26次获得各类专业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王强,男,1979年出生,山西阳高人,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西南大学文学硕士、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台湾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福建省传播学会理事。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闽南师范大学“龙江计划”优青人才。闽南师范大学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新闻传播学学科带头人、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负责人、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历任山西阳高广播电视台记者、编辑部副主任、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教研室主任、广播电视系主任、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担任多家学术期刊编委/审稿专家。荣获第15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优秀论文奖、福建省传播学会青年学者优秀论文一等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八届“臧克家奖学金”等。
刘念夏,男,台籍,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导,博士。具备境外求学背景(英国、美国、台湾),学术经验横跨传播、政治、公共政策、统计、计算机等不同交叉领域。曾于英国牛津大学(Oxford)、英国埃塞克斯大学(Essex)、台湾“中央研究院”、北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学术机构研习量化数据分析与计算社会科学等课程。在SSCI,Scopus,CrossRef,CSSCI,TSSCI,TCI-HSS期刊资料库、会议论文、书籍篇章等发表科研成果约七十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并主持多项科研项目。目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网络与新媒体、政治传播、量化数据分析、舆情调查、研究方法、计算社会科学、因果推断等领域。
张小琴,女,1981年出生,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与文献整理、文化传播等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闽台文化与文献整理,传统文化影像化传播。曾承担《闽南文化专题》《文学作品经典导读》《中国文化概论》《社会学概论》《文献学》《唐诗艺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包含国家社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研究课题10项,出版学术著作《陈轼研究》《清初福建遗民文人心态及其创作研究》等,点校出版著作《道山堂集》,发表学术论文约30篇。
沈毅玲,女,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教授,校媒体融合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负责人;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厦门大学文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厦门大学文学博士。2016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获得“福建省优秀教师”“漳州市优秀网络工作者”“闽南师范大学五四奖章”等荣誉;长期致力于闽台文化传播及跨文化传播研究,特别关注地方文化现代传播的创新与拓展问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社科项目、市厅级社科项目十余项,出版专著《媒介融合视阈下的跨文化传播研究》(2023),发表专业学术文章多篇;2019年-2022年脱产挂职,先后任漳州新闻网副总编辑、闽南日报社副总编辑,策划创作《闽南文化守护者》栏目、《漳州周报(英语)》栏目、《闽南文化二十四节气(英语)》系列、《闽南语创新布袋戏》系列、“寻访漳州朱子文化印记”系列等百余个新闻作品,参与制作的多个新闻作品分别获中国新闻奖、福建新闻奖、漳州新闻奖等专业奖项。
魏巧俐,女,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福建省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网络影视剧规划备案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平台考核专家。主要从事新媒体数字吸引力研究、影视艺术与传播研究,主持省级课题4项,省教改课题1项,校级教改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独著1本,合著1本,出版合著教材1本。担任《微电影创作》《影视编剧》《广告媒体研究》《视听广告创意与制作》《广告文案写作》等课程教学。获得国家级、省级专业赛事杰出指导教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多篇研究生论文发表于北大核心期刊和具有硕士点的本科大学学报。指导的学生作品获新媒体传播创意与技能大赛二等奖;获广告类国家级赛事金奖1项、银奖1项,广告类省级赛事一二三等奖共计10余项;获微电影类国际赛事、国家级赛事、省级赛事含特等奖在内的等级奖20余项。
陈建安,男,台籍,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两岸语言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文化传播、新媒体数据分析与运营、网路与新媒体、数字出版市场概况与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研究。讲授传播学、新媒体数据分析与运营、网路与新媒体概论、口语传播、出版创新创业与影音节目市场分析等课程。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省、市校各级课题10项。
陈磊松,男,副教授。研究生毕业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获得计算机应用和自动化双硕士学位。曾担任闽南师范大学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省级传媒艺术实验教学团队负责人、省级影视场面调度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负责人、省级实验一流课程负责人。主要从事网络传播、新媒体技术应用研究与教学工作,重点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发展与媒体变革,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社交媒体。
汪曙华,男,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本科、北京印刷学院传播学硕士、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数据新闻专委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传播学会理事。具有较为丰富的业界工作经历,曾任职于期刊与图书出版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等单位工作或实习、调研。科研涉足编辑出版学、传播学及影视等领域,近年研究媒介融合、新媒体、网络传播方面相关问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融合创新愿景下面向知识服务的出版转型研究”,参与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出版变迁与转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参编规划教材《出版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许莹,女,1982年生,福建漳州人,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完成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媒介化传播模式研究”、福建省教育厅项目“SNS语境中的中国青年亚文化新形态研究”、漳州市社科项目“基于口述史研究的漳州非遗‘送王船’民俗考察”、闽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融媒体语境下新文传播类专业硕士‘新文科’教学改革研究”等多项课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文化汇通视野下的自由主义与中国文学新传统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茅盾文学奖作品革命叙事与革命精神研究”等。在CSSCI、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曾绚琦,女,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数字出版专业负责人,海峡两岸教育装备研究院研究员。具备新闻出版业从业经历,曾在闽南师范大学校党委宣传部挂职,主要从事媒体融合、短视频传播、闽台出版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讲新媒体研究与应用、媒介经营管理、出版营销、广告调查与统计分析等课程,教学经验丰富。曾获得闽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称号、闽南师范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一等奖、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主持校级网络名师工作室,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福建省大学生影像大赛”等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多项,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罗志超,男,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传播学硕士、厦门大学广告学博士。主讲专业课程《广告学概论》、《广告史》和《广告文案写作》等(本科生课程),以及《广告与品牌传播研究》(研究生课程),2023-2024年学生评教平均值为99.66分。曾获福建省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018)、闽南师范大学第三届教师创新大赛二等奖(2022),以及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坛新秀(2018)、闽南师范大学“优秀班主任”(2020)、“优秀共产党员”(2021)、“青年五四奖章”(2023)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兴趣为广告专业化发展史、国货广告与品牌传播、东南亚华侨华人史。迄今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广告》和《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教育厅教育科研项目2项、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曾获第29届中国国际广告节长城奖(学术类)优秀奖(2022)、并连续三年(2019-2021)获得福建省传播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吴梅君,女,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广电系网络与新媒体教研室主任,校实验督导,院教学督导。主要从事新闻与传播(新媒体方向)研究,主讲《数字媒体技术》、《非线性编辑》等多门课程。2000年以来主持省市级课题2项、横向课题3项,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及省校级教改课题主要成员。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论文2篇,所指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专业技能大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奖且本人多次被评为各级各类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侯凡跃,男,文学硕士,广告学博士。2018年“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著有《试上高峰窥皓月——中国古诗词的阐释与形象传播》,在《文史知识》《社会科学报》《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具有14年媒体营销实战经验。主要从事水墨画,水墨广告,跨文化广告学方向的研究,主讲广告心理学、广告学概论、广告效果等多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