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团课第四期——疫期心理自救指南

来源:   发稿时间:2020-07-09 17:39:31


2020年的春天已经悄悄来临,春季一直被大家视作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好季节。人们本来应该走进自然,感受春天的美好,但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这个春季应有的节奏。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病毒抗击战”,很多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


1.恐慌、焦虑心理

疫情时刻,焦虑与恐惧情绪相伴相随。面对病毒,人们会因为怕感染而恐惧,会因为对未来的未知而焦虑,比如怕病毒蔓延到自己家中,焦虑疫情难以控制等。

 

2.疑病心理

由于对疫情的恐惧和焦虑,在疫情期间,人们往往会格外关注自己的身体机能,将自己的某些症状和新型肺炎的症状来回比较,固执地怀疑自己得病了

 

3.抑郁心理

人们在信息爆炸中,一次次充满代入感地阅读故事,查看悲剧现场的图片和视频,然后会感到异常悲伤、抑郁,这个叫做替代性创伤。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个人都要反反复复承受两种焦虑:一份源自自己所处的状态,一份叠加了无数次的替代创伤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情绪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呢?

 

 

1. 恐而不慌

你不需要因为感到“焦虑”而自责,也不需要因为感到“恐惧”而觉得丢人,这些都是我们正常的情绪反应,你要做的是尊重这些情绪的存在。

 

2. 转移注意

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专注于爱好,比如听喜爱的音乐,看喜欢的影视剧,和心爱的人聊天,适度做室内运动,或专注于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等。

 

3. 正常作息

1.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

2. 如果很难维持作息规律时,找出令你愉悦的事,列出来,执行它。

 

4. 积极思维,处理负面情绪

不要只往坏处看,很多文章也许只是在贩卖焦虑。每日的资讯中,其实正面信息是多于负面的。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在危机时,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在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

 

5. 适当运动

通过运动增强肌肉的力量,有助于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的调整。这里所说的运动不一定是剧烈的跑步或去健身房等,只要动起来就好,如果你是宅在家里或者被隔离观察,不妨简单地动一动,比如:俯卧撑或者双臂向上,尽量的拉伸身体等。总之,避免久坐或者长时间躺着。当然,深呼吸、画画、听音乐等很多方式都有助于我们获得放松,调整情绪。

 

 

6. 心存信念

相信科学,相信政府,抗疫过程有痛苦,但危机一定会过去!当前科学界对“新型冠状病毒”特性的认知尚处在一个过程中,长期陷入倒霉自责、孤独、无助等负面情绪,无益于抵抗疾病,也无益于康复。只要按照科学规律、专业医嘱和政府要求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感染。

 

 

7. 寻求心理帮助

当你感到你已经有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总感觉有灾难要发生,甚至出现幻觉等症状,无法正常生活,务必及时就医,建议到三甲以上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科进行专业诊疗。

 

 

 

疫情期间

愿每个人都能够身心健康

互相扶持

保护好自己以及家人

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