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新闻传播学院师生赴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厦门会场,参与配套活动《凝视时代的温度——杨亚洲导演电影艺术分享课》。本次活动邀请国内资深导演杨亚洲,围绕影视创作理念与实践经验展开深度交流,为青年创作者带来一场关于影像表达、时代洞察与人文关怀的思想启迪,搭建起专业学习与行业实践的桥梁。

杨亚洲导演,作为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的见证者与创作者,始终活跃在影视创作的最前沿,无论是《美丽的大脚》《泥鳅也是鱼》中饱含深情的对普通人命运的凝视,抑或《空镜子》《浪漫的事》《嘿,老头!》中细腻入微的当代中国情感图景捕捉,杨亚洲始终坚持以现实主义的细腻笔触,勾勒出“小人物”精神尊严的动人画卷。他曾两度摘得金鸡奖最佳导演桂冠,并多次摘得飞天奖、金鹰奖等重量级奖项,成为一位兼具艺术高度与人文温度的影坛巨匠。近期,由他执导的,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烈士为原型的首部聚焦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在央视八套热映,收视率节节攀升,该剧在福建福州、厦门、漳州多地进行取景拍摄,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谍战史诗。

在分享中,杨亚洲导演结合自身多年的创作经历,从电影与电视剧的拍摄实践出发,总结了三点关键经验,为在座师生指明了艺术创作的方向与根基。
第一,感谢团队,荣耀来自于背后默默付出的人。杨亚洲导演开篇便强调影视创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份荣耀都应归功于幕后默默付出的团队。他指出,从剧本打磨、选角表演到服化道设计,作品的每个环节都凝结着众多无名工作者的心血。他提醒年轻创作者,务必常怀感恩之心,尊重并理解集体创作中每一份付出的价值,这既是一种专业态度,更是对艺术的致敬。
第二,艺术源于生活,捕捉现实的烙印。围绕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杨亚洲导演强调,创作者必须心明眼亮,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人与事。他形象地指出:“镜头不是对准风沙,也不是天上飞的塑料袋,而是要对准人心。”在他看来,影视创作应当聚焦普通人的尊严与精神真实,讲好“大多数人”的故事。而关于人性的各个方面,或真善美,或假丑恶,往往都是创作的灵感来源,要懂得在作品中留下“时代的烙印、生活的烙印和人物的烙印”。
第三,紧跟国家进步,扎根人民创作。谈及创作方向,杨亚洲导演结合自身在俄罗斯的经历,进一步提出,创作者要主动感知国家的进步与人民的呼唤。他鼓励年轻创作者紧跟国家进步和时代发展的步伐,深深地扎根人民生活。他呼吁大家把目光投向大多数普通人,将心灵“扶回大地上”,沉入人民的苦辣酸甜之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创作导向,才能塑造出具有时代回响的角色,真正体现“时代的温度”。

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杨亚洲导演特别提到每个阶段的良师益友对他的深远影响。他勉励学生珍惜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指导,同时坚守对创作的热爱。“热爱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活动结束后,杨亚洲导演亲切应我院师生邀请合影留念。他特别提及对漳州布袋木偶戏之美的欣赏,并以此为例,再次鼓励青年创作者要深深地贴近生活,从真实的文化土壤与人间烟火中汲取灵感,最终创作出那些“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动人作品。

站在世界电影130周年与中国电影120周年的历史交汇点,杨亚洲导演以其生动的讲述启示青年创作者,必须保持人文关怀、以镜头为笔,共绘时代长卷,承历史之流,答时代之问,开创中国故事的新篇章。
(文:陈瑜婷 图:高雪敏 何鑫洲 吴卓彦 曹婷)